首页 > 海洋故事 > 正文

一线预报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发布时间:2015-07-20 09:20:50 
 
 

120~23日,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派我和另外3位预报员赴南澳岛海洋站、饶平海洋站和汕头海洋站进行现场观测预报。

平时,我们在广州每天对着满屏幕花花绿绿的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卫星遥感产品、天气图、海洋站观测数据,拿着某一个浮标点的实测值检验着一大片海域的预报结果。但是,观测数据是如何得来的?现场实况怎么样?哪些情况会影响我们预报的准确性?其实我心里没底。是时候出发了。

 

 

“旅行”攻略

我们4个人兴奋的把这次行程成为“旅行”,但并不敢放松心情,任务也安排得满满的。出发前,我们就像准备旅行攻略一样,再次温习和熟记了海滨观测规范,冷空气过程和大致影响做了预测。我们此行的任务还包括实地了解海洋站的观测设施、运行状况、观测现场地理环境、现场水文气象等特征,学习现场人工观测海浪技术和解读观测信息,进行现场逐3小时精细化预报,并实地即时进行检验。此外,南海预报中心作为南海区的区域预报中心,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培训基层中心站预报员,为此我们特意结合当前天气影响系统准备了冷空气的预报技术专题ppt,要面向基层预报员做一个小型讲座,同时征集海洋站对中心预报产品的使用意见。


一切准备就绪。20日上午,我们从广州出发前往汕头,首站为南澳岛。踩着朝阳出发,踏着晚霞到达,蒙蒙夜色中,驶过长龙卧波般的南澳大桥,到达南澳海洋站。此次现场观测预报之旅正式开始。

南澳站全景(摄影 蔡兵)

建设中的南澳测点验潮井(摄影 邓婧娟)

南澳观浪

南澳岛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位于闽、粤、台三地海面交汇处,台湾海峡与南海交界海域,是国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网的重要测站。目前,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在南澳岛上设置有南澳海洋环境监测站,该站管理两个水文气象观测站点,即云澳测点及南澳岛测点,均位于南澳岛南部岸线上。云澳测点位于南澳岛东南角,是设置于1959年10月的老测点,南澳岛测点则于2012年1月才启用。两测点均设置海滨水文气象观测场,观测项目包括风向风速、气压、气温、降水、表层水温、表层盐度、潮汐、波浪、海发光、GPS、海啸预警等。两个测点因位置不同,从观测数据的代表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到了现场才发现,南澳岛测点北面有海拔约300米的山峰。当冬季吹东北风时,受山峰阻挡,观测到的风速较实际偏小,且风向不稳定,不能体现季风特征。该测点由于是新投入使用,验潮井尚在建设中。验潮井处于较平直岸线边缘,由于北面山峰阻挡,该海域受西至东北向风影响较小,冬季风与浪的对应关系不明显。验潮井南侧面向南海,夏季直接受涌浪及偏南风浪影响,代表性较好。
我们还参与了21日08时次的观测跟班工作。“08时次”是指从7时30分开始,一般在8时30分完成的仪器设备检查、观测、编报、发报等工作。南澳岛测点的波浪观测目前为人工目测,只有在有较大海洋灾害发生如热带气旋影响前,才投放浮标进行波浪自动观测,跟踪灾害过程的波浪情况。


在办公室里读到的观测数据枯燥且“千人一面”,通过实地踏勘,我们再见到这些测点的观测数据后,它们就有了“现场感”,对于预报员来说,为如何评价并辩证的使用这些数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验潮井预计在春节后落成,投入使用后将使南澳站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地海水潮汐的变化规律,提高海洋灾害的预警能力。


南澳站观测场 全景(蔡兵 摄)

云澳测海
21日下午,我们辗转至南澳站的另一个测点——云澳测点开展“14时次”观测跟班。
云澳测点位于云澳湾口东南侧,我们看到气象观测场位于相对独立的小山头上,海拔约30m,观测场周边树木环绕,因树木阻挡,观测要素代表性也会受一定影响。14时次观测工作还包括表层海水温度的人工观测及当天表层海水盐度样品的采集。南澳站副站长丁度勇、当班观测员李锦顺在观测过程为我们讲解、演示了各要素的观测要求和观测方法。
21日14时30分,我们来到了云澳测点验潮井。该验潮井位于云澳湾内中部,水深约4m。该验潮井所在海域水流相对平缓,其右侧的防波堤在一定程度减少了波浪对潮位观测的影响。丁度勇告诉我们,为避免波浪浮标受过往渔船拖带损坏,针对灾害性海浪出现的季度,一般在热带气旋影响期间投放浮标观测波浪。
丁度勇介绍,在海洋观测的代表性上,南澳岛测点地理位置位于南澳岛南侧中部,观测波浪朝向南侧的南海近岸海域,对偏南向的波浪观测较准确,代表性较好;而云澳测点地理位置在南澳岛的东南角,东至南向均为广阔的海域,无岛屿或大陆影响,观测偏东或东北浪是比较好。
这是我们之前使用台站观测资料做预报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南海预报中心主任蔡扬曾经在基层海洋台站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一线观测经验,因此有深刻理解。他在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现场观测预报培训工作。南海预报中心曾先后组织了“追风逐浪”行动(现场跟踪台风,验证预报结果)、马鞭洲岛广海湾、遮浪闸坡南澳等地的现场观测预报活动等。
21日下午,是冷空气预报技术的集中视频学习讲座时间。南海预报中心预报员仇月萍通过视频会商系统主讲,台站的观测预报员们参加了本次学习,大家就难点展开讨论,促进了海洋站的观测人员对于基础预报知识的学习和相关预报产品的解读应用。
随后,我们针对南澳站进行了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的逐3小时精细化预报,并结合实测资料进行检验,验证预报思路。此次验证发现我们的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一堂生动的课程让让我们对数据的使用、结合经验判断的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日常做惯了的工作更添了一份严谨。

 

 

遮浪站验潮井(摄影 蔡兵)

遮浪感悟

22日一大早,我们离开了南澳岛,出发前往饶平、汕头广澳湾等地参观水文气象观测点,了解相关地理环境、验潮井水深、历史超警等情况。之后,一路西行200多公里来到汕尾遮浪海洋站。
遮浪海域以其独特的波浪现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南澳山位于遮浪镇的东南面,山体呈南北向伸入海中,将海面分割成东侧的碣石湾和西侧的红海湾,形成三面环海的半岛地形。春夏季盛行西南风,秋冬季盛行东北风,却因山体阻隔,只能影响单侧海面,每每一侧海面白浪滔滔,惊涛拍岸;另一侧海面却波平浪静,水波不兴。一动一静,令人叹为观止,“遮浪”因此得名。
我们当天下午到达时,遮浪东侧的碣石湾受冷空气影响波涛滚滚,一艘渔船在起伏的波浪中颠簸前行;西侧的红海湾却波澜不惊,在落日的映衬下更显得悠然自得,视野之中,景色迥然,甚为神奇。
回程的路上,我们聊起收获,得出很多共识:做预报要结合实际需求,用资料则要知己知彼,才能保障预报的精度和准确度。无论数值模式和各种预报技术平台再怎么发展,做好预报始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
而遮浪的神奇景象,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自然科学中,我们的探索与发现是永无止境的,即使我仅仅是一名预报员,仍然是学海无涯。

(南海预报中心 姚小娟)

 

 

转自:《海洋世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