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日本怎么实施垃圾处理有料化?

发布时间:2014-11-17 11:13:04 

  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垃圾处理也经历了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到减量、再使用、再生循环的改革过程。现在,全日本有80%的一般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其余约14%通过破碎、分选等其他中间处理方式处理,通过焚烧等中间处理垃圾总量减少了80%,而一般生活垃圾中被直接填埋的仅占1.3%。

  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是经济高速成长期,垃圾产出也大量增加。由于越来越多的垃圾填埋场达到饱和,需要新建填埋场,而垃圾填埋场造成的恶臭、虫害等恶劣影响,导致其选址时遭到了市民及地方政府强烈反对,由此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和骚乱,其中就有著名的“东京垃圾战争”。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从国外引进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并不断发展推广。焚烧处理可减少垃圾总量的80%~90%,控制害虫的增长与有害物质的流出,焚烧过后的残渣可被用于制造水泥等可用资源,其余不可再利用部分再被运输到最终处理厂进行合理填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垃圾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

  如今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垃圾焚烧工厂当属大阪市环境局舞洲工厂,一天的垃圾处理量为900吨一般生活垃圾及170吨大型垃圾,其所有设备均已机械化,每日所需的工作人员不过十几人。为了防止焚烧可能产生的二次环境污染,舞洲工厂采用了先进的废气处理、排水处理和余热发电等技术。为了改变垃圾处理厂在人们心中的不良形象,舞洲工厂采用了独特的外观设计,工厂内部也有齐全的卫生管理,没有丝毫恶臭。

  然而,焚烧处理同样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和隐患。首先是成本较高,建造一所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焚烧厂需要投入4亿~6亿元,每吨垃圾的焚烧处理花费约在150元左右,相当于填埋处理的两倍以上。焚烧处理若无法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或缺少适当的废气废渣处理工序,稍有不慎,即会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包括二噁英、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上世纪90年代,因垃圾焚烧造成的二噁英污染事件在日本屡见不鲜,在所沢市三富地区、大阪府能势町、茨城县新利根町等地区都发生过严重的二噁英污染问题。日本政府在1999年7月正式制定了“二噁英类对策特别处理法”,对各类二噁英排放源,特别是垃圾焚烧炉的二噁英排放制定了严格的规范标准及监控体系。至今,二噁英类问题在日本仍然备受关注,其对策也在不断修改与完善中。

  2000年,日本政府在其“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首次导入“3R”概念,意为减量(Reduce)、再使用(Reuse)、再生循环(Recycle),旨在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构建循环型社会。

  3R在日本延续至今,不仅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有效的3R行动,同时也成为了日本人尽皆知的环保名词。3R倡议使日本再一次站在了垃圾处理先进国的前列。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一理念受到了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自3R倡议提出以来,日本各地相继为减少垃圾排放、促进资源再生利用制定并实施了多种政策和活动,包括垃圾分类回收、小型家电回收利用、商业用塑料袋收费等等,不乏成果显著的行动。

  其中,神奈川县藤泽市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2007年10月,神奈川县藤泽市开始实施“垃圾处理有料化”,即一般家庭的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垃圾,都要使用市政府指定的垃圾袋投放,而指定垃圾袋需要在指定零售商店、超市购买。家庭可燃垃圾袋与不可燃垃圾袋的价格为,迷你袋(5公升)10个为100日元,小袋(10公升)10个为200日元,中袋(20公升)10个为400日元,大袋(40公升)10个为800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元),而企业事业单位垃圾袋收费更高。

  政策实施后,曾经受到当地部分民众的质疑与不满,而实施多年后的现在,垃圾减量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市容面貌也得到改善。有料化逐渐受到了市民的理解与认可,同时被日本其他地区相继模仿。据藤泽市政府2011年统计,有料化实施3年后,其中,垃圾排放量相比于实施前有显著减少,其中可燃垃圾减少14.7%,不可燃垃圾减少36.7%,资源垃圾减少0.9%。